实际上,情商是一门综合学问,它涵盖了情绪、意志、耐受挫折等多方面的品质。在心理学家丹尼尔·戈尔曼(Daniel Goleman)提出的情商模型中,有五大要素:自我意识、控制情绪、自我激励、认知他人情绪、处理相互关系。
在心理学里,完美主义是一种人格特质和思维方式,它体现在做任何事情都力求达到尽善尽美,缺乏弹性和灵活性。具体表现有:苛求细节;充满智力和道德上的优越感;行事谨慎刻板,容易陷入思维定式;不能宽容失误;过分在意别人的评价,等等。
善于示弱的人,他们愿意放低自己的姿态,以一个有理想但还缺乏条件去实现的形象,激起他人的同情心,从而主动伸出援手,为他们排忧解难。
任务看似不可能完成,可能是误判了工作真正的目标,或者有畏难情绪,甚至在心理上提升了它的难度。我们首先尝试通过任务分解法,化繁为简,各个击破。 任务分解法又叫工作分解结构(Work Breakdown Structure),简称WBS,跟因数分解是一个原理,就是把一个任务分解成若干项工作,形成完整的、可量化的步骤,再把一项项工作细分到每一天的日常生活中。 给每一个分解后的任务步骤规定具体的完成时间。因为比较大型的任务往往周期较长,通常无法及时收到反馈和激励,不容易坚持下去,所以必须设置较短的周期作为阶段性目标,让自己在执行当中看得清成果,每做一件事、每过一天都有接近目标的成就感。 最后,坚决执行分解过的任务。把分解后的任务写下来,附上开始和截止的时间,标注进度,以最直观的方式把握整个任务的进展情况,培养掌控感,这也是对抗拖延症的有效的办法之一。
美国作家罗纳德和拉塞尔合著了《沟通的艺术》这本书,提到了“枕头法”,教我们在处理矛盾时,要有意识地从五个维度出发进行思考,这五个维度分别是:我对你错;你对我错;我们既是对的也是错的;其实这件事情不重要;以上四个立场都有真理。
这类人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:“慢慢来,反正还有时间!”他们从来没有严格到几点几分必须完成的时间观念,指望慢工出细活,最后却往往都是因时间不够而紧赶慢赶敷衍完成的“粗活”。赶出来的事情,质量能好到哪儿去呢?
不拖延的人,都有迎难而上的劲头,特别擅长分解任务,把那些看似难度很高的工作拆分开来。很多貌似不可能完成的工作,只是你人为地夸大了它的难度;面对领导分配的某项陌生任务,你需要冷静分析,耐心梳理,把它普通化之后,解决方法自然会来到你的头脑中。
一个忙碌过度的人,手头会有很多紧急任务和截止日期,缺乏“带宽”去思考更长远的发展,认知和判断力会全面下降。对此,哈佛大学终身教授穆来·纳森公布了一项研究结果:长期太忙或太穷,会使人变傻。而《穷忙》一书的作者,美国作家戴维·希普勒也明确地说:失去自我时间控制的人会陷入真正贫穷,因为,这会引发更恐慌的心理暗示,自暴自弃。
偏见很常见,但我们却不能视而不见。首先,偏见是人性的一部分,我们或多或少都会带着预设立场思考问题,只是自己没有发觉。从浅层心理学角度看,偏见是选择性注意的结果,也就是我们看偏了,只看到了对方的局部,而没有看到整体。从深度心理学角度看,偏见是投射的结果,也就是:我认为你是什么样子,你就是什么样子;而你真实的样子,与我无关。
明确地说出问题,交代事情的核心细节,能让对方迅速看清重点,既节省时间,又得到了回复;含糊其词,弯子绕得太大,背景叙述太多,对方很有可能不耐烦,下一次会刻意避开你的求助和提问。
我们和关系不够亲近的人,沟通尚且处于初始阶段,怎样能得到对方的信任,并且说服对方接受这份陌生的善意呢?获得对方的认同,赞美对方,能快速有效地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,产生亲切感。
情商是指一个人感受、理解、控制、运用和表达自己以及他人情感的能力。情商学者戈尔曼和其他研究者认为,情商由自我意识、控制情绪、自我激励、认知他人情绪和处理相互关系这五个部分组成。
本文为原创文章,版权归Aet所有,欢迎分享本文,转载请保留出处!
你可能也喜欢
- ♥ Reading 2021 《自控力》07/25
- ♥ Reading 2021 《非暴力沟通》06/20
- ♥ Reading 2020 《准风月谈》11/11
- ♥ Reading 2020 《巴尔扎克传》04/26
- ♥ Reading 2020 《二心集》12/02
- ♥ Reading 2021 《抗压力》07/31